“太子殿下的病情有所好转,但仍需静养。”
杨士奇回答,“不过,朝中局势越发复杂。燕王已经与反对削藩的大臣结盟,甚至开始秘密调动军队。”
“调动军队?”
朱樉惊讶道,“他难道真的打算造反?”
杨士奇叹了口气:“虽然尚未有明确证据,但种种迹象表明,燕王确实在为某种大规模行动做准备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他已经拉拢了多位藩王和地方将领,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。”
“父皇对此有何反应?”
朱樉追问。
“陛下虽然身体不适,但依然密切关注朝局。”
杨士奇回答,“陛下已经命令锦衣卫严密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,同时也加强了京城防务。不过,陛下担心直接行动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,所以暂时采取观望态度。”
朱樉思索片刻,问道:“那么,大哥派你来,是想让我做什么?”
杨士奇直视朱樉的眼睛,认真地说:“太子殿下希望殿下能够做好两手准备:一方面,继续镇守北境,确保边疆安宁;另一方面,也要做好随时南下支援的准备。若燕王真的有所行动,殿下的支持将是至关重要的。”
“我明白了。”
朱樉坚定地说,“请转告大哥,我会全力支持他和父皇,绝不会让朱棣的阴谋得逞。”
杨士奇点点头,又说道:“太子殿下还有一个特别的请求:希望殿下能够秘密派遣一支精锐部队,悄悄靠近京城,作为应急力量。一旦形势危急,这支部队可以迅速介入,支援京城。”
朱樉沉思片刻,决定道:“此事关乎重大,我需要慎重考虑。不过,我可以先派出一批斥候和密探,沿途设立联络点,为可能的南下行动做准备。”
杨士奇似乎对这个回答比较满意:“殿下考虑周全。微臣会将殿下的决定转达给太子殿下。”
“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。”
薛忠忧心忡忡地说,“若朱棣真的已经开始调动军队,那么一场内部的流血冲突可能不可避免。”
陈德建议道:“殿下,依微臣之见,我们应该立即派出一支精锐小队,沿途设立联络点,同时也要加快军队整顿,随时准备南下。”
朱樉思索再三,最终决定:“就按陈将军的建议办。派王勇带领一千精锐,秘密南下,沿途设立联络点,但不要引起注意。同时,陈将军负责加快军队整顿,确保随时可以出动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朱樉一边继续加强北境防务,一边密切关注京城动态。
王勇带领的一千精锐已经秘密南下,开始沿途设立联络点;同时,李鸿也传回了更多关于京城局势的情报。
根据李鸿的报告,朱棣不仅在军事上有所行动,还在政治上大做文章。
他散布谣言,污蔑朱标和朱樉有谋逆之心;同时,也利用削藩政策引起的不满,拉拢更多的大臣和地方官员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朱棣还派人接触了北境的一些将领和地方势力,试图在朱樉的地盘上挖墙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