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锤皮笑肉不笑地对还没卸妆的俞巧莲说:“俞老板,虽说现在朝廷传下来话,改口叫你们演员,还是踏马的什么文艺工作者。
呵呵,戏子就是戏子!它就是下九流的货色,上不了台面!”
俞巧莲脸色惨白,浑身颤抖,双眼赤红,一股悲痛的情绪在酝酿着,几乎马上要迸发出来。
朱轩妮静静地看着这一切,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杨金水看着得意洋洋的王大锤,眼睛闪过一丝惊讶。
真是无知无惧。
皇上和朝廷为什么把戏子、唱曲、说书人的身份抬高,改为演员,还赐下“文艺工作者”听着很新潮,又很提气的名字?
因为他们能够通过百姓们喜爱的文艺手段,传播思想文化,进行宣教工作。比以前靠写书、写揭帖控制舆论的士子们强多了。
他们在工厂、农场、城镇、乡村非常受欢迎,受到狂热的追捧。
太常寺、精神文明建设委编写的诸多戏文,包含着忠君爱国教育、国策和律法宣传,被这些人轻轻松松传播到千家万户,深入到亿万百姓们心里。
必须抬高他们的地位,让他们“受宠若惊”,然后主动地配合朝廷,继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广泛宣教。
但凡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都不会当着人家的面,骂人家是下九流的戏子,你是打人专打脸。
俞巧莲心里的悲愤几乎把她燃烧了,可是半分钟过去,她终究还是恢复冷静,回到现实中。
朝廷的说法是朝廷的说法,可民间世俗有自己偏执的看法。
大家都是下九流,凭什么你摇身一变,成了文艺工作者?
俞巧莲此前没少遇到过这样的事,表面上客气,暗地里鄙视。
虽然今天这样赤裸裸打脸已经少见,但俞巧莲受得住这个气。
她脸色一冷:“你无非要钱,说吧,要多少?”
王大锤嘿嘿一笑,上道。
“既然俞老板敞开了说,那我也明说了,今儿庆梅喜戏班在长安戏院的分利,如数奉上,算你们识相。
以后你们再来罗马街,就是我们的贵宾,兄弟们两肋插刀也要捧着你们。”
董理急了,也明白了。
说不好王大锤这一出,是跟长安戏院勾兑好的,他们这伙人指不定就是张大发引来的。
“王爷,你这大嘴一张全拿走,一点不给我们剩,这可不合江湖上的规矩!”
“规矩!”王大锤豪气万丈地说,“在罗马街,我王大锤就是规矩!”
“你凭什么要这么多?”
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,大家转头一看,是朱轩妮开口在问。
俞巧莲脸色一变,连忙上前挡在前面说:“王爷,你的条件我答应了,今儿这事就算揭过。”
王大锤把她一扒拉。
不行,今天不把这根刺捋平了,我王大锤还有面子吗?十来岁的小姑娘都敢质疑我,我不要面子啊!
“凭什么?”
王大锤说着掏出一把砍刀,咣当一声,刀刃砍进桌面一寸半。
“就凭这个!”
他身后五个手下,同时亮出五把砍刀,齐声助威:“就凭这个!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