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尖小说网

笔尖小说网>朕就是万历帝 > 第906章 长安大戏院(第2页)

第906章 长安大戏院(第2页)

俞巧莲钗荆裙布,扮演七女,朴素的衣着装扮却掩不住她的明艳动人。

她与另一位女演员扮演的董永,在戏台上对演。

董永卖身为奴,七女洗衣浆衫,两人为了美好的生活,愿意互相扶持,共同劳作。

经过辛勤劳作,董永的三年卖身契变成百日。

这天百日期满,董永终得自由,他与七女这对相濡以沫、风雨同舟的患难夫妇,终于可以回归家园,即将过上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。

回归路上,他们心情澎湃,自由歌唱,憧憬美好生活。

七女唱道: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。”

董永对唱:“绿水青山带笑颜。”

七女唱:“随手摘下一朵,”

董永唱:“我与娘子戴发间。”

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,夫妻双双把家还。你耕田来我织布,我挑水来你浇园。”

朱轩妮双肘撑在桌面上,托着自己的脸颊,呆呆地看着戏台上来回的七女和董永,嘴里喃喃地说。

“唱得真好,感情真朴实,好真诚,比那些酸溜溜的才子佳人戏,要好看得多。”

其他人,朱轩婉、朱常浩、朱常瀚,跟其他观众一样,盯着台上,目光跟随着七女和董永的一举一动,耳朵听着她俩唱的每一个字。

聚精会神,如痴如醉。

一曲唱完,台下的观众齐声叫好,声音如雷,几乎把整座长安戏院都给掀了。

换上其他角色过渡,下面的观众也神情放松。

有的被台上说的俏皮话,滑稽桥段给逗得哈哈大笑。

有的交头接耳,轻声交流着刚才的沉醉。

杨金水端起茶杯,喝了一口茶水,缓缓地说:“《天仙配》是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。

最先有话本的是宋元时期《董永遇仙传》。

前元又被编成杂剧,名字叫《路遇》,用的是《商调》和《集贤宾》词牌。翊国公郭勋所编的《雍熙乐府》有完整记载。

曲白简单,陈腔滥调,只是一生一旦(两小)戏。

后来弋阳腔流入池州,与当地方言、流行的昆曲海盐腔和余姚腔、九华山佛俗说唱、目连戏,还有当地民歌小调,几经结合产生了青阳腔。

最初青阳腔的《路遇》,与杂剧截然不同,增加老末金星,成了地道的三小戏,非常风趣。

后来经过当地艺人不断修改增补,《路遇》角色逐渐丰富,唱腔变得多姿,还增加了大量的科白。

黄梅戏兴起后,也有《路遇》这本戏,角色更多,唱腔更优美。

后来汤义仍(汤显祖)到江西、安徽一带采风,听到了青阳腔的《路遇》,惊叹不已。又听到黄梅戏的《路遇》,更觉惊艳。亲自捉刀,修改了黄梅戏的《路遇》,分成辞窑、鹊桥、路遇、上工、织绢、满工、槐阴分别七场。

原名叫《织锦记》,后来才被人改为《天仙配》。”

听着杨金水娓娓道来,朱轩妮眼睛闪着光,“杨公公,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?”

“大小姐,不才好歹也是大明文联戏曲协会的名誉理事长。”

哦,朱轩妮猛然转过弯来。

内廷左右两相,司礼监冯保琴棋书画,冠绝一时。

少府监杨金水书画一般,却有一副好嗓子,是出了名的票友。

据说目前在主持编写《群音类选》,要把古往今来,所有腔调唱曲、各色戏文,全部收集,整理成书。

是少府监赞助,戏曲协会上下鼎力协助、精神文明建设委列为重点文化项目的大工程。

接下来俞巧莲又上台,继续往下演。

槐阴分别是王母得知七仙女下凡,与凡夫俗子董永结为夫妻,下令将七仙女抓回天庭。于是夫妻两人,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孩童,一家人在槐树荫下惜惜告别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