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建国顿时心里一紧,当即立正站好,“明白了,我们一定会将安全作为首要目标,保护好货物。”
陈凡笑了笑,“又错了。如果万一事不可为,千万不要死守着一点身外之财不放,而是要将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。
财物丢了,还可以找回来、赚回来,可要是人没了,那就真没了。”
王建国用力点头,“明白。”
不过心里却有另外的想法。
什么安全员,恐怕是陈大夫为了给像自己一样的退伍兵找条出路,才特意设置的吧。
否则安排两个驾驶员,一个在前面开车,一个在后面瞭望警戒,加上手里有枪,还不够吗?!
想到这里,他不禁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跟弟兄们、包括后来的人讲清楚,别让陈大夫的好心,被大家当做了理所当然。
不仅他这样想,旁边的其他人也几乎都是同样的想法。
就连廖广志和暗暗佩服,在心里感叹,不愧是孤身纵横西南丛林的陈作家,医术好、单兵素养好、人品更好!
可能没这个想法的,唯有懵懵懂懂的周亚丽了吧。
姜丽丽和姜甜甜?
嘿嘿,别拿民兵不当兵,想当年“十亿人民十亿兵、万里江山万里营”的时候,她们也没少跟着上战术课。
三三制是基础,步枪打飞机是必修课,这点小配合,完全不在话下。
陈凡见王建国态度端正,欣慰地笑了笑,随即又说道,“除了要多找司机、安全员之外,你们还可以好好想一想,根据当前的国道主干线,规划出几个合适的货仓中转点出来。”
王建国两眼迷糊,“中转点?”
那是啥东西?
陈凡想了想,说道,“你可以理解成作战物资储备库。”
王建国瞬间了然,猛地点头,“懂了。就是将全国视作一盘棋,销售部谈好的销售点,就是我们要攻克的战场。
中转点就是为战场服务的,我们要将货物运送到中转点,同时这个地方还要起到救治伤员、为货车补充燃料、收集情报、为战士提供后勤支持的作用。”
陈凡抿抿嘴,轻轻拍拍他的肩膀,“理解很到位,知道该怎么做了吧?”
王建国用力点头,“明白。第一是组建运输队,第二是设立中转点,围绕这两点,我要尽可能地多招老兵,保障我们的后勤运输线路的绝对安全,绝不让北方战场上、后勤线被炸瘫痪的惨况再次发生!”
陈凡倒抽一口凉气,“总结的很到位,继续保持。”
同时心里在有些犹豫,按照老王的思路,自己到底要不要将申请下来的深港货运线,也交给他呢?
没错,工厂还没开建,陈凡已经在考虑组建自有物流网的规划。
物流这东西有多赚钱就不多解释了,想想八十年代,先富起来的一批人里面,大货车司机几乎就占了小一半。
后来的几大物流公司,也都是市值数百上千亿的巨头。
其实最关键的还不是钱,而是通过物流系统撬动的社会资源,比如货场就涉及物流房地产,那么多的自有车辆,自建加油站不过分吧,一个房地产、一个能源,就能拉动多少附属行业起来?!
所以物流这个行当,背后的隐藏利益,可能比表面的运费还大。
只不过,搞物流这个行当,离不开两个东西:“地头蛇”和“棍棒”。
尤其是九十年代,许多物流公司都是靠人“打”出来的。
所以陈凡才让王建国来负责,他们战友多,只要选中地方,然后找当地战友合作,有自己的支持,然后战友带战友、加上亲戚朋友帮衬,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地头蛇,很容易就能把中转站做起来。
至于“棍棒”,有几个还能比一群退伍老兵更厉害的呢?!
(本章完)